- · 《黑龙江水利科技》刊物[09/01]
- · 《黑龙江水利科技》征稿[09/01]
- · 《黑龙江水利科技》投稿[09/01]
- · 《黑龙江水利科技》栏目[09/01]
江汉扬清波 润泽黄淮海(科教人物坊)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提供支撑?促进实现世纪梦想 1995年,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面论证阶段,王浩作为骨干专家参与其中。此后,他担任南水北调工程进入总体方案规划阶段的课
提供支撑?促进实现世纪梦想
1995年,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面论证阶段,王浩作为骨干专家参与其中。此后,他担任南水北调工程进入总体方案规划阶段的课题组长,既要负责总体规划课题研究,又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,工作节奏十分紧张,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,全身心投入其中。
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王浩脊椎骨发病,开会时,大家坐着,他只能站着或者在会议室走动着,甚至不得不躺一会儿。再后来,他疼痛难忍,只得接受手术。术后,王浩本该休养一段时间,但是他为了一个项目,竟然坐着救护车赶回水利部参加汇报。
南水北调论证前后历经半个世纪,多部委参与、组织论证,大量科研、规划设计单位献计献策,一共提供了50多种南水北调规划方案供比较和选择。“今天,回想起来,可以说南水北调论证过程就是一个典型而又复杂的大系统多层次、多目标群决策问题的优秀案例。”王浩说,“当时从各种角度出发,支持的、反对的,激进的、保守的意见都得到了充分表达,有关方面对这些意见都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。”
比如,调水影响长江流域的水量平衡,特别是可能导致长江口咸潮入侵上溯问题,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研究课题组,从多方面深入开展研究论证,包括经济合理性、工程技术方案合理性、宏观经济合理性,以及生态、环境、地质、移民等。经过多年反复论证,得出的结论是,工程建设的利远大于弊,并且这些潜在的风险、弊端可通过其他方式能够弥补或降到很低程度。
“正是因为有广泛的参与,各种利弊效应的分析,提倡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,才确保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中能全面、真实反映各方意见和诉求,得出客观、科学的结论。”王浩说。
2002年末,《南水北调总体规划》获批,提出东、中、西三条线路,分别从长江流域上、中、下游向北方调水。2002年12月27日,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,王浩带领团队研发的预测预报、计划调度和水力控制等模型在中线、东线实现了业务化运行,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常规和应急调度管理工作。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通水后,他们研发成果的生态价值与民生价值日益凸显出来。
2013年11月15日,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。2014年12月12日,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。大大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压力。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例,截至今年7月19日,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约400亿立方米,直接受益人口达1.2亿人,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。
老骥伏枥?志在编织国家水网
如今,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源源不断流出,向东北穿过方城垭口一路向北直抵北京;长江水从江苏扬州沿京杭大运河及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,抵达山东半岛。向南方借水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了,中国水资源配置已迈向构建“四横三纵、南北调配、东西互济”的格局。王浩指出,实现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,目前该工程仍处于第一期阶段,后续工程规划设计要继续进行全过程充分论证,准确把握东线、中线、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,确保拿出来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方案。
依托现代信息技术,特别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智慧水务是实现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近年来,王浩带领团队针对中线工程采用明渠导致的调水控制要求高、调节容积小、连调难度大等难题,探索建立透明感知体系、研发智能调度模型、开发数字化管控平台,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有序运行。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今年68岁的王浩已经为中国治水奔波忙碌了36年,但他正在向更高目标挺进:推动建设国家水网工程。?水网与交通网、能源网、信息网并列为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性网络。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、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、调蓄工程为节点、智慧化调控为手段,集水资源调配、流域防洪减灾、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系。关于国家水网工程建设,王浩基于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,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。在近日所作的题为《国家水网布局优化研究》学术报告中,他就“如何认识国家水网”“国家水网框架”“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构想”进行深入阐释。王浩指出,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规划必须秉持全国“一盘棋”的原则,有大局意识、整体观念,不能局限于一城、一地、一域,要紧扣国家发展形势,多角度、多层次、多学科的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。
文章来源:《黑龙江水利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hljslk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7/912.html
上一篇: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公布
下一篇:鹤岗市关门嘴子水库正式复工